十五年,爱洒深山——中建五局三公司泸溪助学记
2025-09-22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从湘西大山到省城长沙,400公里高速公路加50多公里崎岖山路,这条走了15年的助学路,见证了一家央企与深山学子之间的深情厚谊。

  “这是我们‘十里八乡’第一台钢琴!” 泸溪县永兴场完全小学教师邓菲轻抚着音乐教室里的钢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多年前,这所深处湘西大山的学校还面临着教学设备匮乏的困境:教室课桌椅陈旧破损,没有图书室,没有像样的跑道,木头搭建的宿舍床已用了多年。

  改变始于2010年。中建五局三公司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号召,启动“泸溪助学”志愿服务项目。15年来,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这家驻湘央企用爱与坚持,为大山里的孩子们铺就了一条走出深山、改变命运的希望之路。

  泸溪县石榴坪小学、永兴场完全小学等学校地处偏远,办学条件较差。中建五局三公司秉承精准帮扶理念,通过捐助物资、帮扶建设等方式,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电脑换新了、多媒体增加了、图书角充实了、体育器材齐全了,钢琴也终于走进了我的音乐课堂。”邓菲老师细数着这些年来的变化,这些改变都得益于中建五局三公司的持续帮扶。

  公司设立了“泸溪助学超英爱心基金”,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司超英志愿者捐赠、公司专项扶贫及乡村振兴资金。截至目前,捐赠爱心款物累计已达200余万元,共资助贫困学生180名,发放“超英-博爱奖学金”近200人次,助学金约360人次。

  15年来,参与的志愿者接连不断,爱心从繁华的都市一次次传递到湖南西部的偏远山区。从2010到2025年,从省城长沙到泸溪深山,中建五局三公司走出了一条长达15年的公益助学路。

  公司两级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与受助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常态化开展关爱工作。同时,还结合实际情况,带领结对学生走进城市、走进企业,体验城市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

  李涛是2010年首届“泸溪助学”活动的帮扶对象。生活在泸溪县大山里,他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开始寄宿生活,每个星期都要背着大大的包翻过一座又一座山头上学。“当天色暗下来,走在路上精疲力竭时,我常常会想,山的另一边也与我们一样吗?我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吗?”李涛回忆起当年的经历,记忆犹新。

  2012年,初二的他被志愿者带到长沙体验城市生活。第一次见到大城市,第一次吃麦当劳、去博物馆、游乐场……书本上的图像变成了真实的存在。后来,他在公司资助下到长沙建筑工程学校读书,毕业后如愿加入中建五局三公司,如今已成为一名超英志愿者。

  15年来,“泸溪助学”工程已结出累累硕果。目前已有4名受助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并顺利就业,其中3人走进中建五局等国企或事业单位工作。

  “如果孩子们未来到中建五局求职,我们一定优先录用。” 中建五局三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卿信强表示,活动只是开始,关爱持续不断,公司希望结对职工把对孩子的关心延续到大学甚至就业。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中建五局三公司表示将继续秉承初心,不断完善帮扶举措,为志愿服务事业贡献更多央企力量。

  大山依旧,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已经不同。当第一台钢琴的声音回荡在山间教室,当曾经受助的孩子如今成为助人者,这条爱的循环之路正在湘西大山深处不断延伸。

  来源: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