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代没有机会好好读书,帮助你们也算弥补了我的一个遗憾。”69岁的乌休尔汗·巴吾东说。
6月21日,在一师十三团第二中学六年级二班的思政课上,乌休尔汗·巴吾东应邀参加,给学生讲述自己多年来的助学感想,并与学生座谈交流,勉励他们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乌休尔汗·巴吾东给学生赠送书籍。石继良 摄
乌休尔汗·巴吾东说:“我的三个孩子都是从这所学校考出去的,现在都参加了工作。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的孩子一样,感到很亲切,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
乌休尔汗·巴吾东夫妇是十三团幸福镇二十六连农民。夫妇俩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始于1987年9月。当时,其他孩子已经坐在教室里学习了,但同连队的古丽阿依木·麦麦提因为学费没凑齐,还在家里伤心不已。乌休尔汗·巴吾东知道后,把家里仅有的10元钱给了古丽阿依木·麦麦提,让她高高兴兴走进了课堂。
“因为无钱交学费,我那时已经准备退学了,是乌休尔汗阿姨给我凑够了钱,让我完成了学业。受她的影响,长大后我想当老师,把爱的雨露洒给更多的学生。”现在,已成为老师的古丽阿依木·麦麦提回忆起当年,对乌休尔汗·巴吾东充满了感激之情。
乌休尔汗·巴吾东说:“当时,我只是给孩子凑了10元钱,就改变了孩子的命运,我觉得帮助孩子非常有意义。”此后,谁家孩子有困难,乌休尔汗·巴吾东总会千方百计想办法帮助。
上世纪80年代,乌休尔汗·巴吾东家并不富裕,自己家就有3个孩子上学,负担比较重,可她依然热心帮助连队的孩子。遇到那些因父母工作忙,不能按时吃早餐、午餐的学生,她就给他们手里塞一大块馕或领进家门,为孩子做顿可口的饭菜。遇到家庭困难的学生,乌休尔汗·巴吾东省吃俭用买来布料,给家庭困难的学生做衣裳。凑不够钱买布料,她就把自己孩子穿的衣服送给别人家的孩子穿。
后来,借助党的好政策,乌休尔汗·巴吾东家富裕起来,渐渐有了积蓄,夫妇俩便决定每年拿出一部分钱捐给学校,帮助更多的孩子。
“我的奶奶叫乌休尔汗·巴吾东。在我们家庭陷入绝境的时候,是她伸出援手。如果没有奶奶的帮助,我不知道该怎么渡过难关。”初三毕业的贾茹(化名)在中考作文中写道。
贾茹的父亲是十三团幸福镇八连职工。2017年,天降横祸,贾茹的父亲失去了双腿,家里的顶梁柱倒塌了,贾茹一家生活陷入困境。贾茹还有一个妹妹,两人都在十三团第二中学上学。乌休尔汗·巴吾尔得知贾茹一家的情况后,从2018年开始资助两个孩子上学,几年下来,共计捐钱约3万元。
贾茹说:“我很喜欢乌休尔汗奶奶。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奶奶。”
乌休尔汗·巴吾东为十三团第二中学捐款。石继良 摄
2013年,乌休尔汗·巴吾东老伴去世。临走前,老伴叮嘱乌休尔汗·巴吾东要将捐资助学坚持下去。此后,乌休尔汗·巴吾东将每年捐款额提高到1万元。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怎么才能让困难家庭的孩子敞开心扉接受资助?乌休尔汗·巴吾东先是和他们交朋友,做他们生活上的贴心奶奶,等熟悉后再看似不经意地帮助他们。
初二学生王小峰(化名)便是其中的一个。“乌休尔汗奶奶总是闲谈间问起我们的衣服尺码和鞋码,然后找个机会买给我们,不让我们有思想负担,我很感激。”王小峰说。
乌休尔汗·巴吾东资助过的学生来自不同民族,家庭情况各异,但相同的是,在乌休尔汗·巴吾东的帮助下,他们都变得坚强自信、心怀感恩。
乌休尔汗·巴吾东不仅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对其他孩子一样关爱、鼓励有加。木尼热·努尔的家庭条件并不困难,但乌休尔汗·巴吾东总会对她说:“你这次要是考得比上次还好,奶奶就奖励你。”
听着老奶奶鼓励的话语,木尼热·努尔倍感温暖。
乌休尔汗·巴吾东的家里,墙上挂满了锦旗。石继良 摄
在乌休尔汗·巴吾东老人的家里,墙上挂满了感谢她捐款助学的锦旗。
对于乌休尔汗·巴吾东的爱心举动,她的3个孩子十分支持。小女儿热艳古丽·巴斯提说起妈妈的善举非常自豪:“以后,我也会像妈妈这么做。”
十三团第二中学校长王波说:“教育是改变孩子未来人生最好的方式。乌休尔汗·巴吾东老人的善举,不仅鼓舞了这些受资助孩子的学习热情,也会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我们给学生上思政课时,就用身边的典型乌休尔汗·巴吾东的事迹来教育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梦想,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一双足够有力的翅膀,能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的积蓄虽然不多,用它帮助孩子上学,我认为花得非常值。”乌休尔汗·巴吾东说,自己愿意做一个“掌灯人”,照亮学子的求学路。
来源: 第一师阿拉尔市融媒体中心
乌休尔汗·巴吾东37年捐款助学——用爱心点亮学子求学路上一束光
2024-06-28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