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助学结硕果 “同心侨爱”再出发|遵义市侨联打造“同心侨爱”助学品牌赋能民生福祉
2025-04-03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同心侨爱”圆梦助学品牌是遵义市侨联服务地方发展的一项创新探索,目的是整合广大侨界爱心人士和企业资源、奉献侨界爱心与力量,为遵义市品学兼优贫困高中生圆梦大学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十几载春秋,凭借“三主动”广纳侨界资源;以“三到位”切实改善民生;通过“三持续”不断推进品牌建设。

  截至目前,共帮扶贫困高中生8607人次,发放贫困助学金1339万元;援建教学楼2栋,投入资金87万元;捐赠教学设备500万元;在49所寄宿制中小学实施“兴童梦·农村住校生睡前故事公益项目”;开设“珍珠班”“杉树班”,受助学生450人;开设英语骨干教师培训课堂,涉及师生300余人。

  “三主动”打造“同心侨爱”圆梦助学品牌

  主动抢抓机遇,构建项目框架。2013年,中央确定上海对口帮扶遵义,遵义市侨联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在省侨联的牵线搭桥下,与上海市侨联结对,结合遵义实际提出“同心侨爱”助学项目设想,得到了上海市侨联的大力支持和倾力相助。

  主动调研摸底,奠定项目基础。2014年,遵义市侨联联合市教体局对全市贫困高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实的摸底调研,细化帮扶措施及形式,与上海市侨联、上海市华侨基金会正式签署了“同心侨爱遵义助学项目”捐赠协议。

  主动内引外联,扩大项目规模。2015年,“同心侨爱”助学品牌正式实施。遵义市侨联主动抓住上海帮扶的机遇,以项目为核心,陆续与上海杨浦区、普陀区等侨联,上海市女侨胞联谊会、上海侨联青年总会等10家单位和基金会建立项目合作,先后争取到了浙江新华爱心基金会、深圳茜子公司、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等15家爱心侨团组织和华人华侨的支持。积极探索扶智公益项目,协助贵州航天高级中学、播州区南白中学等申办“珍珠班”“杉树班”项目,在仁怀市49所寄宿制中小学实施“兴童梦·农村住校生睡前故事公益项目”等。

  “三到位”确保“同心侨爱”圆梦助学效果

  资助对象审核精准到位。项目实施初期,结合遵义市实际情况,详细规划了资助对象的范围、审核流程、资金采取的监管措施以及资金到位情况,随着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的推进,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措施,以确保资助对象的遴选和审核工作更加精准到位。

  资助金额落实精准到位。根据在校高中生开支,综合其他各类资助标准,从最初每生每年1000元连续3年逐步提高为每生每年2000元,并对考入名校的受资助学生,以“高考直通车”的形式一次性资助3000元-5000元,解决他们入校的经济困境。助学金发放之前,市侨联对部分受助学生进行家访,以核实其申请条件的真实性,并全程参与助学金的发放过程,确保每一笔助学金都能准确无误地发放到真正贫困的学生手中。

  资助金额后续监管到位。市侨联对每一批次捐赠对象通过组织回访详细了解受助学生家庭情况,对每一学年的成绩进行实时了解,对成绩下滑严重、家庭变故辍学、家庭经济情况好转、违反校规校纪的取消其受助资格,同时进行等额增补,这些措施的实施起到了有力的监督作用。

  “三持续”推动“同心侨爱”项目提档升级

  持续做大做强“同心侨爱”助学项目。市侨联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加大“同心侨爱”助学品牌宣传力度,紧密与已合作单位及基金会对接联系,拓展与海内外各类基金会和爱心人士的对接,加大筹集善款,让“同心侨爱”项目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及家庭。

  持续修改完善“同心侨爱”实施细则。结合十年来的捐赠实际,从以往的资金找项目,逐渐过渡到菜单式的选择,每年更新项目数据库,形成项目明细清单,让捐赠者能更加个性化、更加灵活地选择捐赠项目、捐赠金额、捐赠年限、捐赠形式等内容,也让“同心侨爱”助学项目可持续性不断加强。

  持续引导发挥“同心侨爱”品牌效益。为深化项目品牌效益,将围绕“助学育人长效赋能”理念,加大受助学生的回访力度,积极引导受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社会,构建起“资助——赋能——反哺”公益生态模式,形成“造血式助学”口碑效应,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加入。

  来源 遵义市侨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