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款如何抵税,慈善捐款怎么抵扣企业所得税,慈善捐款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吗?
2025-08-07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

  慈善捐款抵税政策及操作指南(2025年最新版)

  一、企业所得税抵扣规则

  1. 基本政策

  法律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及《财政部 税务总局 民政部关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有关事项的公告》(2020年第27号)。

  扣除标准:

  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用于符合法律规定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以下简称公益捐赠)的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2. 特殊情形

  全额扣除:

  目标脱贫地区捐赠:自2019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用于目标脱贫地区的扶贫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

  疫情捐赠: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应对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政策延续至2025年)。

  3. 操作流程

  票据要求:

  捐赠后需取得公益性捐赠票据,作为税前扣除的凭证。票据需加盖接受捐赠单位的印章,并注明捐赠金额、用途及日期。

  申报方式:

  预缴申报:在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可凭票据直接扣除已发生的公益捐赠支出。

  年度汇算清缴:在年度汇算清缴时,对未扣除的公益捐赠支出进行统一处理,超过部分结转至以后年度。

  二、个人所得税抵扣规则

  1. 基本政策

  法律依据:《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慈善事业捐赠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2019年第99号)。

  扣除标准: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扶贫、济困等公益慈善事业进行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国务院规定对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实行全额税前扣除的,从其规定。

  2. 特殊情形

  全额扣除:

  疫情捐赠: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应对疫情的现金和物品,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

  特殊灾害:如地震、洪涝等重大灾害期间,个人捐赠可能享受全额扣除政策(需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为准)。

  3. 操作流程

  票据要求:

  个人需取得公益性捐赠票据或非现金捐赠的评估报告(如实物捐赠)。

  申报方式:

  综合所得申报:在年度汇算清缴时,通过“个人所得税”App填写《捐赠扣除明细表》,上传票据截图或PDF文件。

  分类所得申报:如偶然所得、利息所得等,需在取得所得时向扣缴义务人提供捐赠票据,由扣缴义务人办理扣除。

  三、关键注意事项

  1. 捐赠对象资质

  企业:必须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赠,且受赠方需具备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可通过财政部、税务总局、民政部官网查询最新名单)。

  个人:优先选择列入《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名单》的社会组织或政府机构,避免直接向学校、医院等非公益性组织捐赠(除非其具备资质)。

  2. 票据管理

  企业:需保留公益性捐赠票据原件,作为税务稽查的凭证。

  个人:建议保存票据电子版,便于年度汇算清缴时上传至个税App。

  3. 政策更新

  企业:关注2025年最新政策,如目标脱贫地区捐赠全额扣除政策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

  个人:注意特殊灾害期间的全额扣除政策,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为准。

  四、案例说明

  1. 企业案例

  情景:某企业2025年度利润总额为1000万元,当年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向目标脱贫地区捐赠200万元。

  抵扣计算:

  目标脱贫地区捐赠可全额扣除,200万元直接冲减应纳税所得额。

  最终应纳税所得额 = 1000万元 - 200万元 = 800万元。

  2. 个人案例

  情景:某个人2025年工资薪金所得为50万元,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向教育机构捐赠10万元。

  抵扣计算:

  捐赠扣除限额 = 50万元 × 30% = 15万元,实际捐赠10万元未超过限额,可全额扣除。

  最终应纳税所得额 = 50万元 - 10万元 = 40万元。

  通过以上政策,企业和个人可合规享受慈善捐款抵税优惠,助力公益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