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类型的“七大类”并非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分类,而是部分地方或高校在贫困生认定、扶贫政策实施等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的细化分类方式。常见的七大类贫困类型及具体内容如下:
低保户
定义:家庭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依靠政府低保救助维持生活的家庭。
特点:属于绝对贫困范畴,需满足严格的收入核查条件,享受基本生活保障。
特困人员
定义: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特点:需同时满足“三无”条件,通常由政府全额兜底保障。
贫困残疾人家庭
定义: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且因残疾导致家庭经济困难。
特点:需提供残疾证明及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可能享受残疾补贴、康复救助等叠加政策。
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定义:通过精准识别程序,被纳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农村贫困家庭。
特点:动态管理,享受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专项政策。
失地农民
定义:因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导致失去土地,且生活陷入困境的农民。
特点:需提供土地征收证明及生活困难证明,可能享受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就业培训等支持。
因病因灾致贫家庭
定义: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遭遇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导致家庭经济负担过重、生活困难。
特点:需提供医疗费用清单、灾害损失证明等材料,可能享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应急政策。
支出型贫困家庭
定义:家庭收入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但因重大刚性支出(如教育、医疗等)导致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贫困标准。
特点:需核算家庭收入与支出差额,可能享受教育资助、医疗报销比例提高等差异化政策。
贫困类型7大类有哪些?贫困类型7大类是什么,贫困类型7大类包括哪些内容
2025-08-18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