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建档立卡政策解析:定义、申请与认定标准
一、什么是学生建档立卡?
定义:
建档立卡学生是指来自被纳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的贫困家庭的学生。这些家庭经过申请、民主评议、公示等程序,建立了贫困档案,并持有国务院统一印制的《扶贫手册》。该政策始于2016年,旨在通过精准识别贫困家庭,提供教育资助,确保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原因失学。
政策背景:
核心目的:实现教育扶贫,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阶段。
动态管理:家庭经济状况每年复核,脱贫则退出,返贫则重新纳入。
政策依据:如《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财教〔2016〕292号),明确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学杂费。
二、学生如何申请建档立卡?
申请流程:
家庭申请:
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提出申请,提交以下材料:
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如低保证明、残疾证、医疗证明等)。
《扶贫手册》申请表及复印件。
特殊情况:省外就读学生需向县级教育部门或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申请。
民主评议:
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或居民代表大会评议,公示无异议后,由乡镇政府审核,县级扶贫部门备案。
动态管理:
每年复核家庭经济状况,脱贫则退出,返贫则重新纳入。
过渡期内(如2025年),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持续监测,及时干预。
所需材料清单:
户口本、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如低保证明、残疾证、医疗证明等)。
《扶贫手册》申请表及复印件。
学籍证明(如录取通知书、学生证等)。
三、怎样才算原建档立卡学生?
认定条件:
家庭建档:
家庭已被纳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持有有效《扶贫手册》。
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贫困线(如2020年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4000元/年,2010年不变价)。
动态管理:
原建档立卡学生:指在过渡期内(如2025年作为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仍符合条件的学生,包括:
脱贫不稳定户(收入略高于贫困线,但返贫风险高)。
边缘易致贫户(收入接近贫困线,抗风险能力弱)。
突发严重困难户(因突发变故导致基本生活困难)。
政策延续:脱贫后5年内仍可享受教育资助政策,但需每年重新提交材料审核资格。
排除情况:
家庭收入超过当地贫困线且稳定,未通过复核的学生。
提供虚假材料或不符合动态管理要求的学生。
四、学校如何确认学生是否为建档立卡?
确认方式:
数据共享:
学校通过省级教育部门与扶贫部门的数据共享平台,直接查询学生是否在建档立卡库中。
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与教育部资助系统对接,实时核验学生身份。
材料审核:
学生需提交《扶贫手册》复印件、户口本、身份证等材料,学校资助管理中心进行审核。
特殊情况:对未主动申报但疑似符合条件的学生,学校可联系当地扶贫部门或通过数据比对确认。
动态调整:
学校根据最新数据调整资助资格,确保精准资助。
过渡期内,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持续监测,及时干预。
五、关键政策依据与地区差异
国家政策:
《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财教〔2016〕292号):
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学生学杂费。
资助范围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阶段。
《教育部办公厅等4部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对象的认定及学杂费减免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明确政策界限和分工要求,确保政策落实。
地方细则:
河北省:
本科建档立卡学生每年免除学费4000元,并提供不低于3000元/年的助学金。
公办普通高中免除学费、住宿费,民办学校按公办标准补助。
河南省:
公办普通高中实施学费、住宿费全免,并提供国家助学金(平均2300元/年)。
广东省:
自2019年起对建档立卡本科生发放7000元/年生活费补助,执行“就高不就低”原则不与同类补助叠加。
动态管理:
2025年政策:
作为过渡期最后一年,政策保持稳定但细化优化,确保帮扶力度不减。
精准化与数字化:利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动态监测,通过“码上严监管”等平台实现线上办理。
多维度保障:从医疗、教育、产业到就业,形成“四位一体”帮扶体系。
六、总结
建档立卡学生:家庭纳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持有《扶贫手册》,享受教育资助政策。
申请流程:家庭申请→民主评议→动态管理,需提交户口本、身份证、困难证明等材料。
原建档立卡学生:过渡期内仍符合条件的学生,包括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学校确认:通过数据共享与材料审核,动态调整资助资格,确保精准资助。
政策依据:国家政策与地方细则结合,2025年政策保持稳定但细化优化。
什么是学生建档立卡?学生如何申请建档立卡,怎样才算原建档立卡学生
2025-08-18 发布人:西安市天禾助学慈善基金会